行业快讯
优信无限 · 餐饮资讯
随着全球人口总数突破80亿大关,而在这一数字背后的老龄化也在默默发酵,回看中国,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,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加1268万,我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期,同时进入老年人口高速增长时期。
人口老龄化是问题也不是问题,积极应对老龄化才是问题“疏通点”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科技的纵深发展,智慧养老建设早已提上日程,我国智慧养老起步于2010年,经过2012年的探索、2015年的试点、2017年的示范等多个阶段,到2021年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。
然而在发展的道路上少不了“堵点重重”,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智慧养老发展的进程。目前我国智慧养老发展的主要堵点摘取:
1、智慧养老产品使用复杂,缺乏针对老年人的人性化处理。
2、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价格高,老人未富先老,支付能力不足。
3、老年人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,智慧养老存在“数字鸿沟”
那么在智慧养老建设中,备受关注的养老社区智慧食堂领域又是如何将堵点一一化解呢?
一、警惕操作“复杂化”带来的服务“高大上”
产品操作要极简化。智慧食堂凭借前端按需取餐、按克计价的高效便捷就餐模式和后端数据分析、智能运营的精细化经营管理备受餐饮领域喜爱,而让喜爱扩大领域发展的关键在于智慧食堂的极简化与普适性。
一次注册永久便捷使用。在智慧食堂就餐前需先进行手机注册(此操作可在家人和工作人员协同下办理),之后老人只需要拿着盘子到智能绑卡机前扫一下脸,即可随意选餐,选餐完毕后,后台会根据所选菜品及相应克数自动进行结算,让不经常使用手机的老人也可以自如在外吃上暖心三餐。
二、搭建破除“数字鸿沟”的“双向桥梁”
据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止2020年12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9.89亿人,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11.2%,而一部分数字产品忽视诉求,无形中更增加了老年人的触网负担,数字扫盲只是享受数字红利的手段,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才是关键,“数字鸿沟”并非一定要跨越,搭好一座桥也未尝不可。
智慧食堂基于现实场景需求,提供亲情账户功能,家人与老人通过手机账户两端互联,即可实时查看老人饮食消费数据以及进行代理充值。
三、“公益”+“市场”融合 精准补贴发放
社区长者食堂建设早已如火如荼,带有“公益化”与“市场化”双重属性的社区食堂持续发展方案也已经历检验,而其中智慧长者食堂更是契合民心。
食堂经营方联合社区单位实现食堂的公益化,智慧食堂系统支持补贴精准下发,将老年群体的用餐福利一键发放到位,减轻传统福利发放流程的复杂化。
而另一方面,如何在公益化下实现微利可持续是急需解决的问题,智慧食堂恰好将开源节流做到极致。一是通过后台数据分析了解菜品消耗量以及食材应用量,做到精准备餐、精细采购;二是通过互联网食堂、增设外卖功能,扩宽社区食堂的服务范围;三是通过智慧食堂“食材供应链板块”,对接各大型农贸市场和各大食材供应链平台,打造食材供应采购体系,降低食材成本;四是通过智慧食堂前端自助自选模式可极简工作人员,减轻人力成本压力。
四、围绕“营养方针”建立“一对一服务”
老年朋友大多有“重医疗、轻营养”的观念,不重视一日三餐的营养,却轻信养生类的“谣言”,过度追求“清淡饮食”,而长此以往,不但影响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,更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。
智慧食堂基于此现状提出一系列举措:一是后台系统可对菜品配方进行标准化管控,厨师可根据标准配方制作少盐少油软糯等适合老人口味的营养菜品;二是助力解决忌口问题,老年朋友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在公众号设置忌口食物或忌口场景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等),当在选餐时智能称重设备会及时提醒;三是记录老人每餐的饮食情况并给予对应的饮食指南,当就餐完毕后,公众号自动推送每日及每周的饮食报告,建立真正的一对一服务。
人人都有夕阳红,让科技先行,探索智慧养老道路,让美味凝聚,打造暖心民生工程,多主体多举措解决食堂可持续难题,重营养个性化守护居民健康每时刻。养老社区智慧食堂是完整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,也是科技助力民生的有力探索。